大模型出现以来,整个行业的资金循环模式是什么样子呢?投资注入大模型公司,大模型公司买卡注入英伟达。这正是过去十年间AI典型的非良性循环,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确实正在一点点摆脱此前十几年间的惯性。现在我们处在什么位置呢?
产业是否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循环,泡沫不泡沫的其实并不关键,核心是现实要能够匹配的上快速膨胀的预期。
在这点上互联网的表现要比AI好的多。互联网2000年的泡沫之后,在极短是时间就恢复过来,并且迅速再出发,在电商等领域形成了技术到应用到社会场景中创造价值的闭环,促成了互联网的第一次繁荣。
AI则不行,AI预期上升速度比什么都快,但认识到现实无法呼应则很慢。所以一个泡沫周期动辄10年起。
2010年以来,到现在为止,AI行业一直主要是靠预期在支撑。支撑点的核心是论文和技术。
AI整个行业的分工并没有彻底展开,我们可以抽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来看下这个特征。
基础设施(英伟达)-- 算法公司(OpenAI)-- AI应用 -- 周边(媒体等)
然后我们很容易发现,基础资金循环是算法公司、AI应用公司获取融资,然后大部分注入基础设施公司,少部分注入周边。
在上个10年里,还有一部分被注入到了应用的场景里面,也就是最应该产生价值获取利润的地方,反倒是成为消耗利润点的节点。
这个产品在一年间产品收入几乎是拉着直线上升(还不是什么指数曲线亿美金,hth华体汇体育官方占Windows收入的一半还多。
智能音箱和Copilot显然都是半自动的角色机器人,全自动的产品暂时只看到一些Demo。
而即使是半自动的产品,也并不是所有领域马上可以铺开,这中间需要判断角色本身和大模型的智商程度。
在凿穿海峡的过程里,我们会陆续发现过去智能音箱时代探讨的一系列产品陆续有些能够成立了,虽然也还是少数。比如:妈妈讲故事的专有产品,类似VIPKID的虚拟英语外教等。
智能音箱如果成立,那我们日常的很多信息消费就也会折叠到它后面华体汇体育首页,比如音乐...。它的核心是它自己独立创造的价值太小,总是需要在聚合或者连接别人的过程里面创造价值。这就导致产品自身很薄弱。
其实不是的,2010年以来的事实已经足够说明这一点。混沌的时候大家相对平等,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一得很可能比大量信息都关键。要不然当年那会有Jack Ma什么事。hth华体汇体育官方